第五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21)在河北大学举行

2021-12-19 13:47   来源: 旅游消费网    阅读次数:4705

12月18日,“第五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21)”在河北大学举行,该论坛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燕赵文化高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主办。论坛以“价值·流变——智能时代的主持传播”为主题,采用线下主题演讲和线上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从不同维度、分多个议题对主持传播领域的学科前沿和学术焦点进行深度研讨。

图:第五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合影

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红军教授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了河北大学百年办学历史和学科建设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在致辞中提出,智能时代主持传播研究“向史”、“向学”、“向人”的三个面向,既要回望播音主持专业主义的黄金时代,也要从学理层面直抵智能时代人机传播的核心问题,进一步开拓研究视野与边界。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星教授通过视频对本届论坛寄语,他认为播音主持具有语言传播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跨学科特性,智能时代专业主播依旧具有独特价值与不可替代性。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本论坛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脉络,从“人与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智能传播研究的三个阶段与三点建议。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在致辞中谈到,当前传播业态的新变化体现出从交往实践到生产实践的转变,应切实从学科交叉的视角深入开展前沿理论的研究探索,并在新闻传播学院建院四十周年之际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论坛开幕式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主持。


图:河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红军教授致辞

图: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胡百精教授致辞

图: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周星教授

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周勇教授

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韩立新教授

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颜士义

在主论坛主题演讲环节,发言嘉宾各抒己见、深刻立论。著名主持人、河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方琼以《跨界与融合:传统媒体主持人的新媒体生存》为题展开论述。她认为在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应该顺应变化,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适应不断的变化。方琼还从“人、货、场”三个方面讲述了直播带货的传播现象。最后她从二十余年的从业体悟出发,真切嘱咐年轻学子要增强自身的逻辑思辨能力,着力丰富生活常识,有效深化社会认知。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志华以《演播艺术家口述史的文化记忆刍议》为题,阐释了演播艺术的历史演进与文化特征。她介绍了口述形态的价值以及有声语言艺术传入我国后的蓬勃发展,并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是回忆产生的记忆被数字化保持,二是回忆产生的记忆是一种文化记忆,三是文化记忆中集体记忆的范围,四是文化记忆需要“记忆之所”。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云丹以《通与融:主持艺术与表演艺术的共生》为题,指出在技术变革背景下,文字、画面、声音等元素依旧是传播的核心。她认为,人类最深刻的信息均是通过动作和行为来展示,行动又细分为心理行动、形体行动、语言行动。她还谈到,主持人的行动是通过心理行动来促进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观众的反应会影响主持人的心理行动,进而影响到主持人的形体行动和语言行动。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刘兴宇分享了《中国虚拟播音主持报告2021》。他指出,虚拟主播是人工智能渗入社会生活的必然产物。随后,他对虚拟主播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虚拟主播经历了“1.0时代:初创”、“2.0时代:多元”和“3.0时代:AI”三个阶段。最后他从研究缘起、技术脉络以及复刻案例对虚拟主播进行了详细阐述。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战迪总结了当下播音与主持学科理论研究存在的四大症候,并提出了学科属性中艺术化言语传播性质的主调意识。在此基础上,战迪特别强调了人文社会科学情感转向背景下,主持传播研究将获得崭新的理论增长点,进而主张将“共情”作为理想的公共传播诉求,打破数字媒体生态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主持传播的形式区隔。

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杜远智以《2021中国网络音频产业新方向》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他将中国网络音频产业发展划分为了四大时期,分别为“探索时期:2011-2014年”、“版权时期:2015-2016年”、“内容付费时期:2017-2019年”与“生态构建期:2020年至今”。同时他还谈到,在生态构建期最主要的目标是有效开掘受众的“听觉时间”,拓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渠道。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高贵武教授以《新文科建设视域下播音主持学科的建构进路》为题展开论述。在开篇,他引入了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提出新文科的实质是“三新”,即新的问题、新的方法与新的理论视角。随后高贵武教授指出,播音主持学科的发展需要具备“三性”:融合性、重构性与民族性。融合性要求学界打破学科边界,借鉴多学科的理论资源丰富本学科的发展空间;重构性强调应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提升学科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民族性则要求理论研究要及时回应社会问题,立足社会实践,满足社会需求。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李亚虹教授以《综合性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五维一中心”培养模式探索》为题,着重介绍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她指出,“一中心”是以思政教育为中心,探究将价值理性与功效理性融于一体的播音主持教学研究体系。“五维”是指校内教学应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并将线上作品进入课程评价体系;考核方式应台上与台下相结合;实践教学坚持校内校外相结合;开阔视野要国际国内相结合;建设学科应历史与未来相结合。论坛主题演讲部分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婷婷主持。


图:著名主持人、河北广播电视台播音指导方琼

图: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刘兴宇

图: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战迪

图: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CEO、中国播音主持网CCO杜远智

图: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高贵武教授

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系主任李亚虹教授

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婷婷

在12月18日下午举行的七个分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分论坛议题展开交流与分享。在论坛闭幕式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秘书长卜晨光副教授介绍了过去一年论坛的相关工作情况,并宣读了研究生论文评选获奖名单,各分论坛评议人分别做了评议报告。

本届论坛共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河北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深圳大学、广州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媒体的近200人参会。据悉,第六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2022)将由陕西师范大学承办。


责任编辑:李编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旅游消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