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河口新生陆地种出“幸福生态米” 改良田产量产量提高了到128%

2020-11-20 11:20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259

横沙东滩,总面积约 160000 亩,是崇明生态岛建设和农业发展的重要后备资源,但其土壤来源于河口淤泥,质地沙质,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低,存在一定程度的盐渍化问题,亟待迅速改善。


记者十九号获悉,华东师范大学科研小组在淤积圈周边地区进行了土壤改良研究,改良田单位面积水稻产量比对照田高 128%,目前改良田充满了金黄色、波浪香味、重粒穗弯曲稻草,记者看到,科研小组在崇明横沙岛改良土壤上培育的 "幸福生态稻" 饱含成熟粒。


据报道,由邓洪副教授率领的生态恢复创新团队通过实施改良方案,提高了试验场的土壤肥力,使土壤孕育活动逐渐恢复,病虫害发生较轻,农药使用量小。华东师范大学生态环境科学学院著名学者、副教授邓红在接受采访时自豪地说:" 近 30 亩示范用地的平均增产超过 800 公斤,每亩平均产量超过 800 公斤,水稻平均产量约为 25000 斤。


据报道,在改良示范中,研究小组设计了农田排水的稻田循环,将非点源污染转化为水稻生产的养分,为减轻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提供了绿色的解决方案。有关部门对稻谷进行了检测,不仅没有检测到农药残留,而且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我国食品安全限值。

image.png

通过科技提高农田土壤质量和农业产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今年 6 月以来,研究小组开展了新一轮的示范研究,希望通过比较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改良效果,筛选出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质量改良方案。在改良过程中,研究人员不断监测水稻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土壤 pH 值、盐渍化程度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在试验后进一步比较土壤肥力水平和生态质量。


从直觉上看,改良田水稻生长明显优于对照田。不同配方间也有显着性差异。通过土壤改良,水稻单产比未改良对照提高了 16% 和 128%。邓红说,改良田种植的水稻茎叶更高、更茂盛,株形明显优于对照田,穗下垂,穗粒更饱满。


重稻的收获真是令人兴奋。"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刘杰说,科研团队越来越多地反映出它在经济和民生需要中的价值。据透露,研究小组明年将应用独立开发的微生物制剂来促进植物生长,结合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利用,在横沙进行进一步的改良研究,并在华东师范大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改良产品和改良项目。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旅游消费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