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产业东风,开普勒机器人抢占人形机器人工业应用先机
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球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5 年的 195.25 亿元增长到 2030 年的 2326.3 亿元,在这一广阔的发展前景下,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优势加速布局,在工业领域抢占先机,有望成为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近日,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与上汽通用汽车携手开展多轮实景实训,全方位测试旗下通用人形机器人先行者K2"大黄蜂"(以下简称开普勒K2"大黄蜂")在工业领域的实际落地能力及全球领先的续航与负载能力,并同步发布了实测视频。
人形机器人被认为是当今科技领域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将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开普勒人形机器人作为行业领先的蓝领人形机器人,聚焦工业领域,精准切入智能制造、仓储物流、特种行业、教育科研等应用场景,致力于"在工业场景中创造实际生产力"。此次与上汽通用的合作,体现了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真实落地能力。
开普勒K2"大黄蜂"身高175cm、体重75kg,全身有52个自由度;整机算力达100 TOPS,能够实现高效的决策能力;自研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具有高负载、长续航、高精度的特性;自研精旋动力旋转执行器,保障机器人动作的精准性和高稳定性。
在质检中的车缝检测环节,开普勒K2"大黄蜂"的自研灵巧手表现出人手般的细腻感知与控制力。灵巧手的单指配备25个力触点,手腕为六维力传感腕,赋予了机器人精细的操作能力,这令开普勒K2"大黄蜂"不仅能够像经验丰富的人类操作员一样灵活地运用检测设备,还可以在自研算法的支持下精准控制按键操作的力度和角度,既保证操作效果,又展现出工业级的稳定性。
金属冲压件自主上料场景考验的是机器人的结构刚性、力量控制和操作精度。
开普勒K2"大黄蜂"的灵巧手单手拥有11个关节自由度,能够灵活抓取不同尺寸和造型的金属配件,将其精准放置在指定作业台上并完成高精度定位,为后续的冲压和加工工序提供稳定可靠的物料供应。
工业场景中,搬运大尺寸、大重量的物品是高频需求。开普勒K2"大黄蜂"凭借创新的"串并联结构"设计与自研的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相结合,实现双臂30kg的强劲负载能力和长达8小时的续航能力,并能精准执行毫米级精细操作。其行星滚柱丝杠执行器峰值推力达8200N,甚至可拉起一台200kg的摩托车。此外,在测试中,面对大尺寸、大负载汽车金属部件,开普勒K2"大黄蜂"在KeplerBrain类脑系统™的加持下,实现多机协同,能够同步执行举升、搬运、定位等操作,体现了"机器人团队协同作业"的能力。这一突破性能力标志着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已经具备替代传统协作工种的潜力。
人口增速变缓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趋势,催生了越来越多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在此番的多轮实测中,开普勒先行者开普勒先行者K2"大黄蜂""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的续航与负载性能得以充分展现,这一续航时间远超业内常见的2-4小时,高度契合工厂"两班倒"的生产节奏。与此同时,开普勒人形机器人量采基础版仅需3万美元,经测算1.5-1.8年即可回本,对于部署智能制造的企业是一种兼顾实用性和经济性的高ROI解决方案。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拥有自研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研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旗下机器人产品的性能和在应用场景中落地提供了保障。随着产业的发展,开普勒机器人将在更多工业场景中落地,更新原有的生产方式,推动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变革,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浪潮中占据有利地位,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北京耀中成功举办DSE课程说明会
-
银轮股份:站上液冷风口,“千亿事业”有望加速实现
-
ETC最新重要报告全面介绍全球建筑业排放状况和脱碳路径
-
Assembly任命Karen Ho为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引领该地区增长
-
Quantinuum宣布具巨大商业潜力的生成式量子人工智能突破
-
AI 与基因组学进步为亚洲肺癌负担带来新希望
-
E Ink元太科技发布75吋E Ink Kaleido™ 3户外大型彩色电子纸广告牌
-
布鲁可携多IP系列产品亮相德国纽伦堡玩具展,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
森林城市再迎重磅利好,数字地位赋能区域发展
-
IBM 发布 2024 年第四季度业绩报告:软件业务双位数增长,自由现金流超全年预期